- 积分
- 819
注册时间2008-10-16
最后登录1970-1-1
在线时间 小时UID7683
|
发表于 2012-3-10 18:03: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1950625 于 2012-3-10 18:26 编辑
9 U, H6 ^" K( {( a2 A
$ N- ]$ Q' K; q7 {3 {关于互派大使这个问题。客观条件上有白俄与各国干涉军的阻隔。就主观意图来讲,当时中俄双方在这方面都不甚积极。中方在十月革命之后,基本上采取不承认不接触布尔什维克政权的态度,甚至在西方国家武力干预俄国内战的时候,中国也曾象征性的出兵参与。(人数不多,战斗力也可以忽略不计。)中国对苏俄的不友好,基本上是采取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北洋government一贯的对外策略:追随西方强国。(这个策略其实倒也无可厚非,弱国小国在国际舞台上,要么傍大款,要么随大流。二者必居其一,否则很难生存。)3 @' V/ Y4 A. s7 Q5 e9 u
1 I1 r' U: P( J+ j而布尔什维克在革命后,争取各国承认的外交努力也不甚积极。(尤其是在革命胜利后的初期阶段。)当时苏俄政权把绝大部分精力都放在鼓动世界革命上面。(早期的关注点主要是欧洲)所以和亚洲或者中国这些不发达甚至处于半殖民地状态的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对于布尔什维克政权来说也就不是那么迫不及待了。内战爆发后,布尔什维克政权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机,保住政权成为第一要务。拓展外交更是抛诸脑后了(除非这种外交对苏俄至关紧要,比如对德关系)。* I" e7 m7 l5 \, f
8 m8 e; }6 W( J. T, C8 K中俄之间真正开始实质性的外交接触,是在俄国内战平息外国干涉军撤退之后。此时中国也看到似乎布尔什维克政权不会轻易倒台,要想彻底解决沙俄时期遗留下的不平等条约,只能和共产党谈判。苏俄在内部动乱平息外部威胁打破之后,政权也趋于稳定。而此时,欧洲革命又处于空档期,开拓亚洲正当其时。同时为了打破西方的外交封锁,继承沙俄在华政治遗产,苏俄government也开始派出外交使团来华交涉。中俄之间长达数年的建交谈判也就此展开了。。。。。- i1 Z: l' _' F0 T7 S2 d2 b7 C
& G" W: R8 D' s" ZPS:我读中国近现代史,总有这么一种感觉:要说卖国,北洋军阀还真不是国民党的对手。就说这次中俄建交,孙中山在里面扮演的角色,其实是非常令人不齿的。有机会可以简单跟大家聊聊这个。^_^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