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4984
注册时间2011-1-25
最后登录1970-1-1
在线时间 小时UID12486
|
发表于 2013-5-26 20:48: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契纳斯基 于 2013-5-26 21:00 编辑 , [+ d, A0 ]" [' ?
为什么不早说,既然德国nazi和日本军国主义都凑齐了,国仇家恨,现在沐猴而冠,以年轻社会主义者的个人 ...
3 S) G7 N# c* B5 {米沙 发表于 2013-5-25 21:53  站长同志,实际上所谓“动漫《少女与战车》是为军国主义招魂”,是国内部分愤青面对国产动漫不如日本动漫强势,受欢迎的现实面前的一种攻击性炒作。最早的“军国主义”言论是在这里刊发的:0 b7 N; ^" \ p( W0 V
& _" k7 c) r: p% G+ w7 B1 o6 Y8 C: D( u" [! T$ j4 s9 w; B8 w
由于刊物的名字《中国国防报》很能唬人,因此一时之间得到不少呼声。
2 Y, U9 C Y* @5 A z但是如果我们注意,就能看见:
6 u/ ~- ]8 e: k7 @/ b本文发表在“军迷天地”上,也就是并非严肃社论,而是民间军迷的投稿。
. N4 Y$ P% }. C+ K( Q+ D x好的,接下来我们看看作者的身份吧,以关键字输入Google检索甄别,得到下面一条新闻:
1 B) E! {) G# C& T( Q; \6 v+ @# I" j- z1 O) _. A, Y; f7 w
' X& z: t8 J2 d. r: U
请注意其中的称谓措辞:“中国国防报撰稿人、外籍军事文化研究员” 媒体在引用军内人士的消息时通常会标注其所在部队/单位和军衔(如xxxx发言人、xxxx研究院、xx大校等等),而这里的称呼仅仅是“撰稿人”和“研究员”,可以大体排除他是军方现役人士的可能
3 n$ s6 f" l$ x, t
1 r; z5 Q; J0 j, K0 ]. a+ s
8 R( _3 F& L; a, M' m% ~而进一步通过CKNI平台检索《中国国防报》往期刊载内容,可以发现这位作者所撰写的文章,内容多数是些军用制品之类的小物件;而不是通常军方人士所涉及的国防战略/兵器等方向
0 {5 p' j' ? T9 W# }9 I* U& z: D9 j. I
$ m% | Q5 b3 p! w k* A1 S0 X4 f {. J; p- \" w" k
好的!那么更换关键词再次检索作者姓名,谜底渐渐揭晓了
, y* L! T7 u1 o) p
( E5 w5 Z$ n0 B( H. y; o n/ b: v$ p' r6 n
我们可以在某媒体的网站上找到这样一个视频
: G$ _; ]0 k+ g, G+ A' h2 Z4 G$ o! C/ H- H! z \/ u! C( ~
% H" g3 {& l, ?: S8 P/ _4 }. F/ q
' |% k& h6 p* n$ D( f: q* f; _, \5 z5 ~8 a7 q: X8 a8 l! }
+ i( M: W% P, i* a另一个常识,在接受正规媒体采访时,除了文工团等单位在演出/影视剧片场以及有关方面涉外演习等特殊场合外;现役军人是不准许着外军军装/军衔/配饰接受媒体采访的,也就是说,可以排除作者是军方人士的可能性了
2 Q) n! P8 p' z6 Y2 L5 Z+ K! d$ U
7 T+ s" W3 N( D, ^% t" ]把上面那个节目看几分钟,关于作者的身份就很清楚了
0 u. X% i) `/ p. B
+ R% b! e0 S6 w' w7 D( N" `是的,作者只是个军事爱好者而已,并不是像很多人想象的那样是现役军人
) t) w( o; }9 l: p+ v/ K% r3 |: W- o
m0 z% u. B1 K$ S2 p8 P9 E因此,实际上将这部动漫归为“军国主义”,实际上是相当扣帽子,而且不客观的。
" R& X1 b) o: b6 c3 `9 [8 ?甚至,从动漫的很多细节中,尤其是主角的价值观上可以看出,主角的相当反战的。( ?# {! c" S( M
# j7 w0 b8 M3 _8 T: }# x g下面是一位网友从该动漫细节处分析出的“《少女与战车》是反战作品”的言论:
) a6 V! F- _$ b ^-----------------------------------------------------------------------------( b. j2 r$ J6 ?1 Y- ?: }- x
/ `; ?1 ?0 u) `
其实日漫中鼓动日本为战争强国的片子比比皆是,相信楼主只是看过其中一小撮的伪宅罢了,只是在“少女与战车”里面感触到了另类的寓意:唯一带有日本二战车辆作战的主人公学校和主要描写和将要主要描写的学校,分别暗指二战期间最叱咤风云的苏联、美国、德国、英国和日本;而作为日本动漫,代表日本的学校主力战车却清一色德系,本土战车却靠边站,已经暗示承认了——日本唯有在一个强大联盟的状况下分得一杯羹才有可能获得战胜国的资格,这其实更像是一战后期准确加入英美法组成的强大协约国而趁机在中国胶州抢夺即将战败的国家的殖民地;而卷入二战的日本却输得裤衩都不剩了,折射的便是这个道理。, [9 G+ t4 C% E+ k9 g
据统计,截止到半决赛为止(意大利战),日本的那辆八九式击毁战车数0,被击毁次数2,作为非旗车时作用是诱敌,作为旗车时作用是逃跑。和当年反对对美宣战的高层“三驾马车”的思想类似,日本虽然可以战争,但是只能和孱弱时期的国家作战,一定要杜绝那些“大日本帝国”的空想和意淫。
, d( W5 e& o4 L, h/ n从后面两次近乎零距离偷袭轻型的克伦威尔却无法让英国车竖起白旗;优势遭遇郎森打火机却一炮都不敢朝美国车发,立刻掉头就跑;与其说像暖宝宝一样在德系美系法系车的保护下才敢象征性的对抗T34,倒不如说如果没有这些强国系的保护面对苏联只能是一次又一次的“诺门罕”的结局。Good end是侥幸逃脱,Normal end是被打断履带,Bad end是次次被爆。所以侧面告诫国民,日本想要战争,那就是Over) c z Y: z' {$ X7 K' ]
有人一直很可惜地说:“排球部那么给力,为啥不给换辆好车呢?” * a0 g; m9 o* I7 U8 J5 x
相信如果看清作者这种反战宣传的观众恐怕已经明白了这其中的奥妙——日本的国民都是很出色很给力的,不过仅限于和平年代;日本的综合实力注定不能像中国美国俄国这些大国一样进行战争,一旦卷入战争,即便日本国民优秀如同排球部的成员,也会被爆出翔的。0 R5 K8 b8 C7 E
作者明摆着说:想要换辆好车,那就去其他国家吧。好战的日本国民们,如果你们想要参战,那就滚粗到其他国家参战,日本本就不是一个能书写战争的强国,别因为自己的愤青偏好就把日本全国给拉下水。1 M; Y/ q) ~( G6 `# K
第九集里面,董事会说预算上已经不能供养大冼,折射的便是一旦卷入战争机器中的日本会不得不慢慢放弃一个个海外战斗中的飞机与舰艇、坦克与士兵。威风四面地驾驶坦克杀入准决赛,却是出于连学校的供养不起的原因。大冼的状况就是日本参战后的状况:看起来能够有高科技一战,但是经济工业什么的都会逐渐脱节的,最后自己整垮自己,活脱脱的一个红警3的结局。; t0 @; A+ D' V% W( y
9 o9 x3 Z# t* e3 Q Q动漫里到最后好得还需要看上级的脸色才能让大冼继续运营下去;现实战争中无论胜负,日本人都像是无奈地被困在硫磺岛的山体中的士兵一样,耳边振聋发聩,当下无衣无食,战斗也是死,投降也是死,活下来还得各种出奇的自杀模式。
( Z9 C$ H1 z; h: \2 ?; e# H& T6 o$ G) u3 ^. Y, s7 s
国民啊,你们还敢要战争么?
3 ]" j: G* b. @有朋友说,这个作品是在给“钓鱼岛争端”中日本国内好战的群体打入一击镇定剂:军国主义盛行的时候都无法吞掉军阀割据经济凋敝工业落红国家分崩的中国,那么如今的日本又怎能在军事上太大的作为?( _; H' L* R4 m: @
9 G9 t- E5 M0 X9 v, O* @8 [) P, E
# v; @8 g4 k2 [8 K
眼下和平年代,即便是金融危机来袭,日本也是一个宁静祥和的经济强国:国民们出门能够像是在大冼一样逛超市玩游戏,回家能够有朋友一起聊天吃火锅——安定地过着属于自己的生活。
4 C+ H/ B# I t5 }5 y- b- z" T2 V一旦战争开打,可不是什么科技和知识就能够评估出来的结果,无论胜负,到时候可就真是没有面包和火锅,没有欢声笑语的生活了。
. _1 F, t/ { N: ^
2 s, j7 K9 x- t- f3 P, }每一场战争的胜利都注定是“惨胜”。
8 N1 V8 @. k4 x( n1 k
3 ]; J r: Y. Y: i3 T3 w' p- c因此,即便是加入战车道,西住酱也和大家一起跳着“鮟鱇舞”,只期盼着来年的安康幸福。; _; ~" J7 T y' v' V
) B( t: y6 P0 b2 {
本楼献给弹幕科普组辛苦的军事宅们: {, p5 K) s! I* Y
弹幕里到处飘着高调质疑开挂行为的科普言论,可问题是这部作品真的是在对战争进行完美意淫么? & k1 K) n0 X- p2 B5 X
虽然坦克迷有情有可原的优越性,但是大可不必在看动漫的时候固定弹幕强调战车数据的绝对理论性了。剧情里面,坦克战队的学生会长和西住酱都讲和了,咱这些连新兵蛋子都不如的纸上谈兵大师咋就不能平静一点儿呢?科普到贴吧里面来,你说是不?
! B" x$ o& d C1 R即便题目是“少女与战车”,但是真正让坦克迷喜欢的部分确实少之又少,主角光环的队伍击毁战车的数量往往要比对方更少。作为能够相对冷静的作品而言,这算是远远高于漫天子弹飞的“枪械少女”的原因之一吧。留心的部分,更多的是没有炮响的时光,那便是 :" G& `; c6 R* Z7 b
一起去购物的四号车五人组+ f" V- F! X8 f: R+ H
拜望奶奶后回学校的那个黄昏4 z( f* r4 n3 M+ ^& E
优花酱在桑达斯学校激动的一天
( d1 T5 y2 M, r) q$ p* s) F# H7 n. g大冼被困于东正教堂里的无奈忧伤+ F( X! N0 [) R. ?9 @, |) U
我们敬爱的政委清唱着动听的摇篮曲! \) A. z: G' j( G- n5 C
围住火堆的少女们欢跳着哥萨克的舞蹈3 j; \* } p i% R7 u( u
本人认为这才是本篇中所暗示的精华所在
2 y; G5 L0 u a5 C: K4 f战争之中,战场之外~颇有弦外之音的触感+ U) ^' ? ?" Q+ O4 ~
暴风雪中的准决赛,竟然如此地贴近平凡的感知,与其说是战争,倒不如说是生活里的点缀。为什么要用二战时期的坦克呢?就是因为要和教官的霸气侧漏的高科技99式坦克造成强烈反差,烘托出战争中的本来应该拥有的朴实无华,在当下人认为不给力的旧时期的坦克中逐渐对战车里的冰冷和压抑产生厌烦,伴着每一次用赌上生命去开炮的沉闷声响,目的是像小游戏玩通关了就感到无聊一般,终结好战国民对战争的期望,让日本愤青的心胸能“像西伯利亚平原一样宽广”,慢慢宁静下来,由衷感到和平真好,回归日常的生活。
. |$ Z$ v( f$ f/ u2 T历史诉说现在,切忌重蹈覆辙。否则下一个被历史的车轮碾压过的人,便是好战的你。8 Z4 |0 @6 P7 J. V' r
----------------------------------------------------------------------------------* ]( X& T7 Y$ H( A# ^
g6 ~: @! z, m5 Q! ~% @; U( _) K/ L- w, d, m" n c) T
" d+ s5 `8 ]2 e/ @! P) Y
( e g- M$ S# n
- L( P9 W1 m9 A; b6 a/ ~1 G4 x4 C. u7 L/ x1 K
相对而言,我认为这种随意将外国的文艺作品扣上军国主义帽子的言论更危险,因为这实际上并不是反战思想,反而是一种中华军国主义,是一种煽动,激化民族矛盾,淡化阶级矛盾的宣传策略。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