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1263
注册时间2005-1-3
最后登录1970-1-1
在线时间 小时UID2701
|
发表于 2010-1-3 23: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大将 于 2010-1-3 23:47 编辑
^9 S1 f. C; U
( P/ ~2 h; Y! Y$ x. B0 i5 Y( R 米沙同志:
1 V* c/ U* }, G7 m* H" _2 Q
1 d: E9 B0 f7 Y3 D6 h( @: Z* @ 你不用某人某人的嘛!可以直接点我的名字无妨啊!呵呵。
4 D1 H; t# n! h2 h x3 H, j) g0 X/ ^
5 k, `7 K$ [2 A( K- s h% @ O, U 严必中同志并不是圣人,他做过的贡献我没有否定他,但是他的文章中存在有观点错误的地方,我给他指出来难道不行么?呵呵。, Y& N/ M3 t- D( H5 D9 L4 F2 |! w' c
( C( Z0 ^; c4 c' F/ R1 k1 x 你要维护他,这从个人感情上我是可以理解的,然而从理论上讲,你没有说服人呐!明明是他文章中的观点有明显偏颇与错误的地方。那有了错误就应当允许别人批评啊!问什么有资格没资格呢?没有“资格”就不能批评错误观点了么?我承认,我没读过他的文章合订本,但这跟批判他的错误观点与否,其间又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呢?坦率讲,我发现他的文章中的观点错误的地方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c# H( g4 C" u7 L) v3 D, q9 {
; y' u9 V. _- O7 X; q2 {2 L& ^ 你指责是我将苏联1953年后的“政策转化”污指为修正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还加了引号,以示你的不赞同。呵呵,你真是抬爱我了。这其实并不是我的观点,而是整个毛泽东时代,我党我国一贯的基本立场与观点。而你说的“政策转化”论,当年的党中央承认这种提法么?如果有的话,不妨举个例子出来嘛!而倘若找不出来的话,那么我要说,当年,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中共中央,至少比你或者这里其他的和你持相同或相近观点的同志,恐怕更有“资格”谈所谓“执政党”与“革命党”之间的“决策变换”问题吧?但是奇怪的是,当年怎么就没有人提呢?难道真是他们的思想理论认识的水平不高么?还是另有原因呢?
7 l7 w, |! D! [: d1 y, u6 I# O! A# i G! W: D% t! ~
赫鲁晓夫和铁托,是20世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最大的修正主义者了。在上世纪50年代,从赫鲁晓夫搞宫廷政变、篡夺苏共中央领导权以及在苏共二十大上抛出黑报告开始,其影响不仅仅是一个祸乱了人心的问题,更为严重的是:它搅乱了各国党的思想理论基础,分裂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肇启了苏联及其周边社会主义阵营多国走向修正主义和亡党亡国的历史先河,并从内部呼应和协助了帝国主义、资本主义阵营向社会主义阵营的和平演变与进攻,为社会主义国家和各国党的敌人,提供了强大的武器。赫鲁晓夫、铁托之流,他们是在国际共运的内部插入了致命的一刀。这个罪行是罄竹难书的!' L6 g7 f1 [& g$ c& c T
0 H" |- K p: ]0 C$ B5 a 至于勃列日涅夫时代对于赫鲁晓夫执政苏联时期的政策的调整,用勃列日涅夫自己所说的话来作一说明,恐怕是比较恰当的。当年,他告诉中国党政代表团说,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问题上,特别是在中苏关系问题上,他们同赫鲁晓夫没有丝毫分歧。并多次声称,在赫鲁晓夫任内规定的所谓“总路线”,仍然是苏联“整个对内对外政策的唯一的、不可动摇的路线”。在勃列日涅夫当政苏联时期,始终卖力地继续宣传和贯彻赫鲁晓夫的所谓“三和”、“两全”的修正主义路线。可见,他与赫鲁晓夫之间,是心有灵犀、一脉相通的。所以,如果我们不承认苏联的亡党亡国是始于赫鲁晓夫时代、发展延续于勃列日涅夫时期而“开花结果”于戈尔巴乔夫之手,只承认1985年-1991年期间是所谓“突变”而非渐变,而不是一个长时期的从量变发展到质变的结果,用这样的思维来解释苏联的亡党亡国的历史现象,能有说服力么?9 W3 w& g: ~) r
* J7 u# L1 M3 z) W3 ?
说到我在上面的跟帖当中提到了几句毛泽东时代,那不过是对于严必中同志的错误观点的反驳而已,而并没有无原则、无限制地发展引伸的意思。个中的分寸我还是懂的。至于说到我是否曲解了毛泽东思想的问题,这个,我相信看者是会自有公论的。呵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