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主义论坛(新版)

 找回密码
 申请成为苏联主义新会员
查看: 3679|回复: 32

我的第一次工人状况调研活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5-20 11:56: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李捷 于 2010-6-1 20:03 编辑
. E1 B9 U8 R+ M( k* \0 ^+ T7 A0 y5 m; s0 e+ [
上星期参加了我校左翼社团组织的半天调研活动,第一次调研,也是第一次真正面对工人(服务业工人),这是调研报告
/ M( d0 P/ r/ ^6 X
3 I  s: ~# `2 U' J: V6 T

xx学院清洁工工作生活情况调研报告


) C6 W2 J6 d1 G" p" w' M& {: k. C! y, |, F
     5月15日上午,我参与了由马研社所组织的针对我校清洁工工作及生活基本状况的小规模调研活动。一共有六人参与,以老带新的形式分成了三组,分别对主干道和教学楼中的清洁工进行了调研,方式主要为访谈。我与另一位同志负责主干道的清洁工,一共调研了两组共六名清洁工。后又在机电楼对两名清洁工进行了简短的访谈。在调研工作中,我们主要从工人家庭、工作、思想和所在村庄村况这四个方面初步摸清了工人们的情况,也为以后可能的进一步调研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 Z* k; t0 I! a4 ]
& i& C7 T& E8 `8 ]5 c一、工人基本个人及家庭情况3 T( w9 h! r$ f6 l, T; m
" {  x" ]7 m) ^6 I1 s
      从我们调研所掌握的情况来看,我校清洁工均为妇女,基本年龄应在三、四十岁之间,年纪小的有二十几岁,大的有五十一岁。从受教育状况来看,她们基本未受过太多正规教育,很多人根本未上过学,其中还有一些工人是不识字的(这一点,我是始料未及的),我们完全可以说她们的文化程度是极低的。
0 {  o8 o, h" K9 c, ?* \8 \+ g3 l& a$ L3 l) B/ E
      她们都是我校附近村庄的失地农民,从家庭收入来看基本属于无权无势的中下层的农民,生活和工作对她们而言是艰辛而苦涩的。她们许多人都育有两个子女,儿子一般在读完初中后就会因无钱交学费或成绩不合格(“我们又帮不上他们什么”,一名女工如是说。)而不再上学、出外打工,从这一方面来看,现今教育在资源配置上的城乡和贫富不公平是显而易见的。丈夫也基本以打临时工来赚取收入。据女工们所称,在打工的收入方面,在我校是最低的(500多元左右),校外商店次之,接下去是南昌市里,最好的就是去外地打工,月工资可以有1000多元。由此,从家庭的经济来源来看,她们和她们的家庭已完全脱离了小农经济,而成为服务业和产业工人。* ~0 P$ `" d) N- t% O" Z
# o3 s. }" n, }* W% O
      她们的收入是十分低的,因此除了日常基本花销外,基本就没有多少积蓄了(这一点在后面会详述)。有女儿的家庭可以把女儿嫁出去,而由于当地比较高昂的结婚成本,儿子的婚姻问题父母们则是无法考虑的,只能让儿子自己找不是本地的媳妇。生活的困顿反倒让婚恋上的自由权利得到了极佳地落实。而外出打工的儿子们,也极少寄钱回家,按一名女工的说法,“他们还要交朋友”,“不向家里要钱就不错了”。
0 x( s3 y3 @1 V/ F! ?. D. Y
8 {9 E9 c1 F; W4 z% R: p      在居住条件方面,她们基本上是住在十分简陋的平房中。而一些房屋被拆的人只得在自己村中租房度日。- S. e5 J  E$ l% q
6 p! V# j+ g. r4 x
二、工作情况
2 E; g$ e* _8 B, ~* _4 ^
1 `" v8 j! i. G% o- B+ n
1、她们是如何成为工人阶级的
& V. M2 k# b5 k9 m% w8 K6 c% {. t( a7 M0 F
      这些女工原本都是些地道的农民,靠种地为生,基本上可以过着自给自足的小农生活。但我校建起后,便将她们村中的田基本全部占去了。对她们来说,这就导致了两方面的后果:她们家庭失去了主要收入来源;她们失去了食物来源,不得不转向市场中的二贩子购买粮食和肉菜。这样,她们原有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生活就彻底被崩溃了(不仅是她们的,而且还包括村里一切的失地农民)。我校本来是按每亩一万多元的标准付给她们失地补偿的,但是经过村干部之手,就打了相当大的折扣,到这些中下层农民手中就所剩无几了。按女工们的说法,只有通过大家去村里“闹”,才能分得一点残羹剩汁。而有的农民的地是被government征用的,用于电力建设,government补贴是17万每亩,但经层层克扣,到农民手中就成了1万3千左右每亩,而且要分十年递减付清。
% M  o$ M, f# e7 d
" R# }: u, B3 B  x      面对这样的局面,这些农民就不得不四处找寻生活的出路。其中一些人就进到学校成为清洁工。据女工们所言,进学校还是得和原来就在学校里的本村人有关系才能进到学校做工。比如,如果和原来就在学校做保洁工作的村里人熟的话,等到清洁队有空缺的时候,她们就会通知你有工作空缺,这样方可进得学校干清洁工。自然,送礼是在所难免的了。
2 o7 \+ f& i5 h6 g: @+ ^) W( F
) U( ?6 q9 i3 O      经过这样一番波折,这些人就完成了农民——失地农民——服务业工人的转型。" g$ J2 n; C$ I) u1 t
- b0 U" z9 _, `* e. n# \# o
      工人阶级的一个重要来源就是破落农民,而且从历史上来看,工人阶级在经济层面的起源就是始自农民失地的。我校清洁工的沿革便以浓缩的方式给我们呈现出了工人阶级的经济起源史,只不过这次吃人的不是羊,而是学校。- N$ K$ F* m* m9 s

) E" W" |6 o, T+ J' w$ b4 d2、工作及收入
) A2 O1 Y. I- T0 X: i& g; K, n$ G' T, s! {6 P. k% E9 N4 C" K' }
      在我们调研过程中,清洁工们几次用“苦”这个词来形容她们的工作。她们的上班时间是:上午7:00—11:00,下午13:30—17:00,一天工作七个半小时,一周工作六天,星期日单休。无论何种天气,她们都必须工作,无论室内还是室外。在一大块地方,负责的清洁工却是很少的,这样每个人的工作量便十分大了。" ]  z( r7 x% H+ W& P$ {
7 ?' D- [* v9 \6 U9 L5 P& o0 A4 L& |
      至于合同问题,这些文化程度比较低的女工给了我们三种回答:没签过什么东西;签过一些东西,但内容是什么就不知道了;签过一些东西,但其中的内容却从未实现过。对于第三种情况,一名女工举了这样一个例子,刚进来时校方承诺干到一定年数(似是三年)后,每三个月工资会涨10元,但实际上从未有过。& E* F' |: N- i, l! H: F

; E2 U' ^) s/ H$ \! C2 t      在工人被组织方面,据我们从工人打卡处得到的情况,校方有关部门将工人分成了一下几组:9 b1 d7 t; e5 o# k

' I6 C- l/ A- l3 S3 _  b9 P7 {      南主干道组、北主干道组、一食堂组、南教学楼组、北教学楼组、机电楼组、行政楼组、以及机械楼组。(而实际情况是有一定差池的,比如机械楼和机电楼,打卡处显示的是一个组,但实际上却是一个组;学生公寓实际上有清洁工的,但打卡处却未显示)。1 A5 M% p- D# V5 W
: @" {4 ~1 I! E: _
      每组设组长一名,由工人担任(显然不是由工人选出的),组长在工资方面会比普通工人高80元,而且在我们调查过程中发现:第一、组长都不会配合我们的调研,或装聋作哑,或佯装不知;第二、普通女工在组长视野范围内是不会讲多少情况的。每组内部每日具体工作范围是由组长分配的,当然组长也要从事劳动的,有的甚至干得更多。学校会不时召集组长开会,会议内容有时候组长是不会讲的,有时候则是抓工作质量等等。组长是由部长领导的。而所谓部长,则是按清洁工的工作场所设置的,比如两个教学楼就有一个负责的部长,学生宿舍也有。部长的身份则是学校后勤部门的行政官僚。* H7 T/ a- a1 v( _8 {3 D2 m
" v% w' C, ^( m4 A
      普通工人工资是580元左右/月,按月支付,每月中旬支付,基本会延期发工资。组长的工资是620元左右/月。需要补充的是,我们在机电楼调查时,发现那里的工人(共两人)工资是700多元/月。当我们问及原因时,女工告诉我们,机电楼原有4名清洁工,建起机械楼后,便将两名工人调到机械楼去了,于是学校便将调走的工人的工资平摊到她们身上。但,我们可以算一下,机电楼原有4人,每月就要支付580×4=2320元工资,而现在,按750元/月为标尺,则是750×2=1500元,在工人实际付出的劳动量未变的情况下,月总工资却出现了2320-1500=820元的差额。果然巧妙的开源节流之法。2 N, y% T5 R8 X* s* d* u7 g, U
: ^% F$ [2 o/ Q% O
      对于推垃圾车的女工而言,还可以通过捡垃圾中的牛奶袋、白纸以及硬纸盒来赚取额外的收入。从一名推垃圾的女工口中,我们得知,她们这样如果被学校抓住,是要扣工资的;而另一名捡垃圾的女工则说学校里是不会抓的。综合这两种说法,我们完全有理由这样想:作为行政官僚的管理人员,或是由于不愿自找麻烦,或是由于心慈手软,一方面不会那么勤快地抓女工的“灰色收入”,互相都心知肚明;但另一方面,一旦抓住,便严厉处罚,以显示自己的威风。, n) d6 l, v0 k8 y# B( n# f: U/ L
0 b7 D* |5 \, N0 |4 z8 ^9 Y# s* d
      在加班方面,工人不太加班,但即使加班后,月工资实际也是不变的,这就意味着,根本不存在加班工资,加班加了白加。至于保险、奖励以及其他福利就更是没有了。在请假方面,是没有病假的,如果病得实在无法上班的话,就需要在以后补假,并要扣工资。所以如果是一般的小病,工人都会带病上班的。在养老金方面,女工们提供的是这样的情况:第一,年轻的才可以交;第二,要有关系,上面才会叫你去交。每年女工还要交30元的体检费。
! j6 ?9 B+ W5 [- z% e3 M$ j, N  C# T3 W
      尤其需要指出的是,清洁工们的工资自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以来就从未涨过。她们多次提过涨工资,但校方始终未予回应。而另一方面是,菜价、粮价以及电价却连年上涨。粮价现已是1.5元/斤,电价则从原来的5角左右/度涨到了6角左右/度。而且有些女工家庭还要担负孙辈的教育费用。据另一组同志调查的情况,有一名女工,要负担孙子在幼儿园(包一餐饭)的费用,每个月是240元。
& y3 y: {/ a, D
& s( D, {  V/ W$ N5 W' y6 T      而从夫妻共同收入来看,如果夫妻双方都在校内打工的话,则每月加起来共有1000元的收入;如果丈夫在外地打工的话,则一共基本可以拿到1500元左右的月工资。这样看来,收入就基本仅够维持生活了,虽然肉还是可以经常吃上的,但积蓄却基本没有,她们也就自然经营不起中产阶层人士所热衷的财产性营生了。
) S8 |$ |6 e7 u$ I
4 g! n/ y: K8 @      在村里,是没有任何福利和补贴的。即使是理论上应该有的,实际上也没有。这样,上面的惠农资金被基层干部做了何种分配,就耐人寻味了。
% u) f1 X% K; Z. q8 j6 @8 Q# [4 x& h6 X
3、管理及工人之间的关系4 o# Q; R4 X! i) i
# m9 e* Y9 o$ [/ O: `
      对于管理人员,我们从不同的工人口中得到了不同的回答,推车和扫地的工人觉得上面的管理官僚管得很严,并且也很坏。但捡垃圾的工人却觉得,有好的,管得也不算太严。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如果工人干的稍微不好,或者她们刚打扫完学生就随地扔了垃圾,管理官僚发现后,经常就会辱骂她们,但打人是绝不存在的。对于这一点,有的工人认为是自己没有干好,表示要“理解别人当官的”,有的则很是有意见。而对于,学生干部的检查,在主干道上作业的工人表示管得并不严;但在机电楼的工人则表示管得很严,老是扣她们的分。可以看出,官僚们是管理得没那么勤快,不过一旦要去管理,就会大耍威风。0 c7 v+ j, b, s9 d/ `
6 C+ f! G) ?9 N) D1 o
      工人之间缺乏自组织。但这些清洁工中还是有几个比较活跃大胆的人,基本上是干了5、6年的工人。如果出现维权活动,她们或许会成长为工人中挑头的领导者。
  ]8 c( l$ |$ p+ N# Y: S
1 R( v7 Y- o$ d* v9 o      清洁工们基本上认为现在的生活没有以前种地时好。一方面是收入低,另一方面是生活成本的上升。她们最大的愿望是加工资,很怕被解雇,至于退休,恐怕是从未考虑过的概念吧。# }7 h; w! l6 @. D

* G: O( X0 n; q5 h+ H三、村庄状况
6 V5 o8 b3 R; Q1 d8 F/ k
  R. C. S# W5 z$ k& J4 E" Z
      无论如何,从居住地上来看,她们依然是农民。每天工作结束后,她们就得回到家中。她们是妇女,因此繁重的家务劳动便占据了她们工作之余的大部分时间。  o5 ~+ O1 ^9 O  l0 B
( i- o* c% y! p3 h( t9 ?
      在学校建起之前,村民收入基本以农业为主,收入水平之间的差距并不大。但在学校建起之后,拆迁、征地补偿以及在此之前的靠关系及权力捞取的一些资本变成了村中干部以及与他们关系密切的中上等收入村民的原始资本。他们利用手中掌握的特权和资源,通过租房、开网吧等面向校内学生的商业活动,不断地赚取收入,而下层失地农民却不得不靠打工度日,大不如前。这样,有学校所带来的市场经济和原有的官僚特权制度、原始资本相结合,便导致了村民贫富差距加大的惨淡现状。原有的小私有者有的被抛入无产阶级的队伍,有的则节节上升。这倒是资本主义进军农村的典型状况。3 V8 K' V+ ]+ a! r6 N7 ?

8 F& F: Z7 g$ w      对于村干部,普通村民是痛恨的。一方面是由于他们的贪污腐化,另一方面则是他们对村民利益的漠不关心。按女工们的手法,村干部基本上都变成了有钱人,他们的家族也成了村中的权贵门族。面对干部们的行为,普通村民一般都会忍让,缺少为普通村民利益出头的人,因此,即使是村民和干部起冲突,也基本不是有组织的,而是短时间自发的。冲突的结果往往是干部叫警察将闹事者抓走。这样就更没有人敢维护村民利益了。
5 f9 W! I& S" t6 q1 o$ B8 o9 Y
3 K6 h- r) t2 w      干部的选举是形式主义的,而妇女们则实际上没有选举权。没有人给她们选票,她们自己也说“选举是男人们的事”。
$ X, Y/ q; I4 v+ z1 Q/ [% M. C: \* ^" v0 ~- R1 [4 X  D
      村里的基础设施的建设是落后的,有些村甚至没有公共厕所。3 N4 I1 W2 P" R0 X9 T
" t  j1 S: D0 y' V% r+ m9 t# |
      在计划生育方面,有钱有关系的是不要紧的,但无权无势者多生了却要被罚款,也出现过扒房的情况。当然,如果是独生子,村里会发钱。
( ~: O; ]6 i. h, G) ^. b: E1 F3 h$ g- |. h1 {- e" i3 [
四、思想和文化状况9 E. G6 c: l9 l  b; d4 P8 Z6 R' S

& t6 r. `+ B6 P7 e1 l( ~      面对惨淡的现实,这些女工有自发的不满情绪,但最后还是归于无可奈何的情绪。她们觉得自己是斗不过那些“当官的”的,因此维权意识并不强烈,对村干部是完全不抱希望,只对校方抱有渺茫的希望。她们缺乏阶级意识,并没有认识到自己的力量。这大概和她们是刚脱离土地的第一代工人有关,小私有者的思想仍然统治着她们的头脑。另一方面也和她们的文化水平有关系。当然,还有一点是不能忽略的,就是她们没有人引导和组织,生活也稍微可以过得去,而且官僚体制本身也有着强大的力量。在未来,她们之中应该会产生自发的经济斗争的意识,甚至会成为自觉的。
7 E! z" F4 C. K* d  e) F" E3 \2 ?3 f/ p' m  [( P& }
      她们对学生的看法是,学校里学生大多是好的,毕竟都有知识。她们口中的“好”的标准就是不乱扔垃圾,这也是她们与学生的仅有联系。对于老师,则没有任何联系,没有任何看法,这群高级知识分子倒是对身边的普通劳动者视若无睹。* F* }6 b8 r3 k
2 j0 b4 C: j  h. K2 A. y& @1 \
      在文化活动方面,无论是学校抑或村子里,都不会组织什么文化活动。闲暇时分,她们有时会看电视,她们喜欢看的是社会新闻以及都市频道,因为她们觉得“里面讲了很多年轻人犯错的事”,会给提醒她们这些为人母者。她们不爱看小市民所热衷的娱乐节目。+ p, @# _$ `0 L& G
- C4 V# V" u' z" l
      对于村中的网吧,她们觉得是祸害人的东西。一方面,让她们的子女不能认真读书;另一方面,打工回来的子女,给他们钱,便全花在网吧里了。她们子女的这样一种状况倒是可以作为青年农民工的典型状况。: G  [. l( A. Y8 o7 F  G3 H5 l( D
6 R  S4 x- j6 T4 A0 L! p
      女工们几乎不关心时事政治,对各种政策和法规更是毫不知晓。村中有5元/人的算命先生,她们是会光顾的。对于哪里的算命灵,她们也是很感兴趣的。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这些女工身上的低文化小农的思想遗迹。她们希望摆脱生活的困顿,却又无法在自己这里发现力量,便只好诉诸彼岸世界的宿命。但起码她们希望掌握自己的命运。' B% ?) F/ o6 n: X
2 s- D0 N" j# _9 U5 v/ D2 v
      最后,女工们的最大心愿是加工资,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她们工作状况的恶劣。" N) x: b) n' W1 g

) U5 ~/ g6 U+ P, G- L, z五、结语2 n# y, A: E& W5 [7 r/ g1 ~9 k
& V1 ?2 ?8 {! S1 M0 @
      这是我第一次直接和工人群体接触,虽然是第一代工人,但她们身上依然透着普通劳动者拥有的坦率、纯朴和善良的品质。对于我们,她们是信任的,希望我们能把她们的情况反映上去,给她们加工资。当然,她们也怕我们是上面派来访查她们思想的人。上面的人就曾经叫她们“嘴巴别那么大”。官僚阶层虽然在日常管理上是官僚化的,但却在剥削方面完全资本主义化了。这些女工们的境况是艰辛的,她们的艰辛是双重的,一方面是雇佣方的剥削,另一方面是村中干部的剥削。她们代表了一个集体,那就是居住于农村的失地工人。
发表于 2010-5-20 12:49: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红色战神 于 2010-5-20 13:02 编辑 * ?' ?9 r* Y; P
: r+ m0 M% o0 g
拜读过后感到李捷同志此文甚有水平,建议入主站。此文很具有典型意义,浓缩了产业结构调整与城镇化大背景下,农民阶级向工人阶级转化的形式和由于第三产业发展所产生工人阶级新群体的情况和特点,同时,李捷同志的调查具有中部地区经济发展背景的代表性,特别是这些工人群体中的一些实际情况和特点值得注意。尤其是那些低年龄、低学历、低工资的“三低群体”以及农二代的生活状态,值得关注,因为这也关乎整个工人阶级的未来发展方向和演变趋势。同时,文中“官僚阶层虽然在日常管理上是官僚化的,但却在剥削方面完全资本主义化了。这些女工们的境况是艰辛的,她们的艰辛是双重的,一方面是雇佣方的剥削,另一方面是村中干部的剥削。她们代表了一个集体,那就是居住于农村的失地工人。”这点总结的非常恰如其份,高度概况了这一群体最典型的特点,由于这一阶级群体演变的客观规律,以及目前社会的客观实际,导致了这种特点的出现,可以说这在全国都是具有普遍意义,如何解决,如何发展,值得深思。
发表于 2010-5-20 13:01:17 | 显示全部楼层
李捷同志的调查很仔细,非常关心劳动人民,而且可以看出有相当的马列主义理论功底。值得同志们学习。* e) A# l7 C  Y! S5 o, B
无产阶级是创造人类历史的一个最革命最先进的阶级,现在居然又惨遭剥削压迫!是在可恨。
发表于 2010-5-20 13:15:53 | 显示全部楼层
写得非常好。能否介绍一下南昌市工人、市民的平均收入?你们那个学校在南昌市所处的环境,学校周边的人群的平均收入,学校在编管理人员的收入和情况,还有他们的来源。
发表于 2010-5-20 13:30:16 | 显示全部楼层
李捷同志是对马列主义精神身体力行的典范 这样的调查很有意义 而且调查的内容很细致 思考很周密
, I9 y" d3 n& E# V; l曾经和学校食堂一位老大爷聊天 他是河南人 Chairman Hua领导时参军 现在腰上有伤还出来做 每天早晨五点起床赶来 做到十点略微休息 到11点又要开始忙到下午1点 然后是下午4点半到晚上9点 收拾完回家已经要十点了 工资我没有问 怕不适合 但想来也不会高
2 o+ W& d% ?6 B; ~另外 我看到咱们站里有很多90后的朋友 理论由于年龄原因可能不甚深刻 但是热情很高 让我惊讶于他们居然会信仰马列 因为印象中似乎90后该比我们80后垮的更厉害。现在看来 也许是因为他们面对的形势 是思想上纷纭杂乱 现实上却是泾渭分明的。It was the best of times, it was the worst of times.
发表于 2010-5-20 13:42:55 | 显示全部楼层
又一篇主旨性报告出炉,入选主站并通告严老。
" h8 I0 @4 N8 i) w; [" T李捷同志干得漂亮,希望其他同志也踊跃发言,优秀回帖也一并入围。
发表于 2010-5-20 14:08:26 | 显示全部楼层
所谓低水平劳动者所参与的行业,在现在这种承包分包为主的商业社会里,吃空额是普遍现象,比如分包区域可能需要10个人,承包人承包下来,他之雇佣5~7个其他多余部分,如果赶上不那么黑的可能员工承包方都有,但是一般没有,都是承包人自己吃了。' ]: i: g* {8 j1 Y+ s' m# A
现在大学生对待所谓的工友态度是极其恶劣的,如果在做的真的信仰什么的话,革命还是小事做起,尊重每一个劳动者吧。5 B& i2 U" O$ n
此外,这些清洁工一般都是以回收废品来赚外快,当然这是私下的,因为校方或者是承包人是不允许他们私自处理的,发现的话轻者罚款,重者开除。因为教育水平的不高,所以导致在很多问题上这些人一般都随波逐流。
& k. V$ U$ [8 I3 l" n4 p  @3 _另外我觉得李捷有机会的话可以去乡村多转转,中国有句话叫做十里不同话,百里不同风,没有公共厕所好像是中国农村的普遍现象。至少我爱人老家,和我老家都没有。3 w. j- C, E: n( _' b6 n
李捷的思路很好,我觉得你可以私下和中央群里的同志交流一下跟下层劳动者恳谈的思路和问题设置,这个东西私下说就行了,就不必写在此处了。了解是改造的第一步,兄弟你做的很好
发表于 2010-5-20 14:36:12 | 显示全部楼层
进城的农村劳动力还是更愿意回到从前的自耕农的状态。土地-产业-家(老婆、孩子、热炕头)
发表于 2010-5-20 14:53:2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8# timshenko
# p+ j$ w/ a0 j. ~& n- e( X) C5 [! [/ \8 k( @$ O1 O3 g. T
5 Y+ S4 a; b3 k0 O; x3 U# n# t
   但现在的现实情况是,多数进城务工人员都是失去土地的农民,同时,“农二代”们在接受了相当水平教育和多元化的信息之后,都不愿意回到农村,最基本的原因是不满于那里的生存条件,我曾经和一些这样的人交流过,不是最基本的生活条件问题(现实也是很多农村的基础生活条件比城市好,有房有车有钱的),而是他们受不了哪里相对单调的生活,毕竟城市里面的各种各样的诱惑太多了,特别是对怀有梦想的年轻人,同时,他们又无法和自己的父辈进行有效沟通,因而回去之后多出处于一种孤独状态。而他们具有不愿吃苦、浮躁、心理脆弱的特点,同时缺乏对社会的正确认识和理解。这些共同导致着愈演愈烈的问题。特别是在他们的梦想和现实出现极大落差之后,丧失梦想,缺乏精神之柱、又缺乏有效倾诉和排解的他们往往会走向堕落,走向极端。“富士康的九连跳”便是典型的例子。
 楼主| 发表于 2010-5-20 14:57:17 | 显示全部楼层
写得非常好。能否介绍一下南昌市工人、市民的平均收入?你们那个学校在南昌市所处的环境,学校周边的人群的 ...) q) ~) m9 v& d0 f* y( ~  f$ |
a6156 发表于 2010-5-20 13:15
+ a; M9 L0 v7 q- V# D
# {. i3 n$ v9 ^/ Y1 m
& ]% T# R* ^3 ], ]1 X& {& F! K
    学校处于南昌郊区···   至于南昌市民和工人的收入,没有调查过也不清楚  一个和我一起调研的同志他说580是南昌最低工资水平了/ i1 X2 D! C1 q6 _0 [

0 w3 @: u5 |- x4 o3 S# P而我校在编人员的工资 有一个讲师级的老师的基本工资是2700元/月,不包括其它福利、奖金等等4 f) c5 O/ ~& Y- m

; n! N) O( T8 T" i* s1 b
博士生导师8256-1511、博士学位津贴:1000元/月(三年内);2、配偶可随调;3、提供成本价购置校内的住房一套。
省级学科带头人(博士)8185-121
教授、研究员、硕士生导师(教学科研骨干)8124-101
博士(紧缺专业)8102-61
博士5服务期内提供住房一套(免房租)1-311、博士学位津贴:1000元/月(三年内);2、配偶可随调。
硕士(紧缺专业)1/1提供校内公寓1间。

% m  s, T9 W1 o9 C: ?3 g8 T. c! p" `6 Z+ N4 W

- u" N; d  `/ l" I额··· 这个调研报告只是我这边的,还有其他两组的报告,到最后可能要汇总整理后发到社团的会刊。调研结束后,三组一起碰了个头,互相交流了一下信息,所以我的报告里面有一些其他组得到的内容。学校清洁工这一块虽然平时比较容易忽视,但是一旦调查起来就会发现有很多内容,这次是半天时间,若是要进一步调查,完全可以从各个角度更深入的调查,但时间有限,这份报告只能看做是一个概况而已
 楼主| 发表于 2010-5-20 15:12:4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timshenko # A# ~! A0 D8 J" N! f) D

2 v/ d' I# Y# v4 g8 U  [* m. r* u, L. @* \
   但现在的现实情况是,多数进城务工人员都是失去土地的农民,同时,“农二代”们在 ...
( C; t) d0 [2 Y  T" @" T# h红色战神 发表于 2010-5-20 14:53

7 J+ E0 H: F' q
! ?0 ]9 Z$ h" e. ?  B. v- W. q; @9 X  M) u6 t! p: E- |0 t3 p
    南方对富士康的报道中突出了一个问题,就是城市中的年轻农民工和一些工人的意识上的小资产阶级化。正好两个方面,第一代农民工思想受农民思维制约,第二代小资化。
发表于 2010-5-20 15:53:22 | 显示全部楼层
现代资本主义的扩张,文化观念是很重要的一方面,不断地教育、生产这个社会的崇拜者。老舍在《骆驼祥子》里有句话,很经典:资本主义是一面筛子,筛来筛去,资本都留在筛子上面,但是主义都流下去了。如果没有大量企图在这个社会中做奋斗梦的年轻人,资本主义就没有了运转的动力。而大量的小私有者(小资产阶级、小业主、中产阶层)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稳定器,只是这个稳定自身恰恰又是很不稳定的。
发表于 2010-5-20 16:11:1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1# 李捷
( ]5 g. H2 X4 `* k) F- {8 f) i; I
' Y5 {5 f5 g& ~# M7 p1 C& K
2 r! Y) G0 W7 N    一点都没有错,现在不仅南方,全国各地的大型工厂中高中学历“农二代”工人占到了绝大多数,包括这些企业里面车间的低层管理也都是这个人群,而在城市职员群体中,位于中低层的专科以上学历“农二代”也占到了相当的比例,个人认为这两个群体本质上同属一类,因为他们无论是靠上学走出来还是靠进程务工走出来,从社会动机上来说都是一样的,“那就是改变自己的命运,改变自己和家人的生活。”这一群体应该都是属于工人阶级的一部分,而且在某种意义可以说是真正的“无产者”甚至“负产者”,正如李捷同志所讲,他们和城市中的同类人群相比最大的不同之处就是在于其具有两个阶级的特点,不过可悲的是,优点没学到,学到的都是缺点。这也是由于十几年的农村生活与走出来之后,在物质生活方面的巨大反差导致的。我曾经和一些这样的朋友交流过,用他们的话说,“最可怕的不是在农村活的不好(确实,在他们那貌似都是有房有车的),可怕的是每天和一群无法理喻的人一起过单调的生活”。毕竟城市在物质方面的诱惑太大了,这不是单单钱能解决的。就如同农村的老人在城市里面生活不习惯一样,接受大量信息和多元文化的“农二代”们也不愿意回去,都希望能够在城市里扎根落脚。而他们在农村十几年的生活为他们的意识打下了烙印,这他们在社会意识和为人处事中充分显露,这是靠社会地位、物质解决不了的,同时,城市里激烈的竞争又让他们的梦想与现实一落千丈,巨大的反差对他们造成了巨大的刺激,而他们由于从小到大的经历,又造就了他们在挫折承受度、心理调节能力等方面的欠缺,同时,他们与父辈又缺乏良好的沟通,无法排解。多种原因导致了他们在挫折之后走向极端,此种实例周围很多,瞩目惊心啊
发表于 2010-5-20 16:12:0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1# 李捷
% I" h0 O" X- L1 }; H6 Q* @0 K' j
( B! p5 \7 U, N. F3 h& f
# [) H, u! q' S$ R4 Y4 `    看过一篇文章,说道工人阶级的阶级意识丧失///
发表于 2010-5-20 16:15:0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3# 红色战神 - K2 Z( O* Q& f7 @, t2 {& A: y# `

5 ]2 T& L: w# p7 Q" w* `7 [
3 d7 T1 T$ r# `# T! L+ K9 T “农二代”都有着非常强烈的融入大城市的欲望,希望成为现代社会(也就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一分子乃至中坚力量。这种情况很普遍,在高学历人群中也很明显。喜欢高楼大厦,喜欢灯红酒绿。
发表于 2010-5-20 16:23:0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红色战神 . H. s$ ~5 U( {
  x- r2 P7 G- C% b3 j1 J; F

1 c' l  K& Q  u9 s8 [3 }( o“农二代”都有着非常强烈的融入大城市的欲望,希望成为现代社会(也就是资本主义社 ...
. `6 k+ u& Q" Q7 v+ Ia6156 发表于 2010-5-20 16:15

6 [9 l! W; x& O6 O' o% M" J- o9 q! g; f4 A5 L
1 T( O! w( Y. N8 U/ K8 d
    因为他们迫切的想改变生活,尤其是学历越高这种愿望就越发强烈,因为他们在学校中接触的信息更多元,身边的反差更大。这是由于城乡再多种层次不平衡的必然结果,观察一下,大学校园中来自偏远山区的同学几年间的变化即可管中窥豹。这绝对是政策缺失的结果,城镇化肯定是历史的必然,但在进程中要统筹兼顾,否则代价可能是一代人或者几代人要背负的。
$ R' d: t' |; g+ X5 k! [7 X( B! p3 b& @6 |# f
PS:给同志小小建议啊,这现代社会可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哦
发表于 2010-5-20 16:47:1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倒是认为弄二代进城时间好事情
发表于 2010-5-20 16:54:12 | 显示全部楼层
农二代对于土地的依恋还是很强烈的,原因很简单:宅基地
发表于 2010-5-20 16:58:2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8# timshenko
% V" z9 o  {5 Z, ?: Q& |" l5 i) Y5 j/ p$ \. [$ c. ^( I

, [, h- p& k' X$ T    现在已经开始宅基地置换城镇房屋了,试点已经开始了,旗号是保护耕地,增加耕地面积,据说以后要推广。。。。。
发表于 2010-5-20 17:02: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6156 于 2010-5-20 17:08 编辑 9 T" k, W! x* \8 t2 Z6 a' Y2 X; v6 i

! ]+ {' j# W7 S. V物质上的贫穷与匮乏并不能解释他们在观念上的这种小资产阶级化。第一代农民工可以说更加贫穷,可是他们仍然抱着在城市挣钱,回乡盖房的信念。而农二代们的生活条件要远优于他们的父辈。这就不仅仅是物质匮乏的问题了。倒不如说是发达的城市文化对他们的洗脑和诱惑。他们的确都有着强烈的改变生活的愿望,但是,只是他们自己的生活。结果就是城乡二元结构的差距越来越悬殊。
# p, {9 s' ]" K/ v- l$ s% P* y/ e5 l高学历的农村进城人口,其实他们本身就已经跳出农门了,生活肯定要优于父辈,但是他们仍然是这个社会里最有动力的奋斗人物,资本主义的道德典型。
( R" p- X! j& b: b
  x1 O2 l/ K' s' c6 U0 h& s至于说现代社会与资本主义社会问题,现在的主流观点肯定是不提资本主义的,而是讲现代社会,因为资本主义是意识形态的,是和社会主义相对的。他们自然不能容忍社会主义。而谁反对现代社会,谁就是落后。当然,我也是希望有不同于资本主义的现代化道路的,可惜,现在为止,几乎所有的非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都失败了,起码不能挑战资本主义了。所以,我们现在几乎只能认为只有一种现代社会。
发表于 2010-5-20 17:14:31 | 显示全部楼层
工人阶级是一个代表先进方向的阶级,但是现在工人阶级不像在十月革命时的工人组织,缺乏坚强的意志、钢铁般的热情。
发表于 2010-5-20 18:09:5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9# 红色战神 * r5 U' L5 c8 T: V+ P

& A+ G4 i( w& t# m. m3 B
7 q- B8 W/ C* k8 \. F    制度是依靠人存在的,或者说宅基地(自耕农经济)-小农意识就是两个相互确定自身合法性的事情。6 ^' w9 C, Q) z9 n: R& k# d
但是思想(文化)的转变永远是慢于社会关系(身份)的转变的。即便是身份转变了,很多传统的观念,还是不会改变的。
* p) ^. V* T' P5 h# J: b) }另外一点就是,资本主义的文化的张力(依赖于每个人的白日梦),都会让每一个人都会产生一种幻觉,并通过现代传媒方式推广这种幻觉,让每个人都为之奋斗。这种幻觉就是资本主义的“个人成功”。安利就是代表
发表于 2010-5-20 19:35:3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2# timshenko
+ ^6 o$ U$ \. d$ u$ P这些所谓现在“成功学”“团队建设”等等,实质其实都是用来填补信仰缺失和目标缺失的手段,增强应对挫折和压力的能力,只不过被资本家们用做管理工具,来更好的压榨剩余价值。至于说这个人群,其实和李捷同志报告中提到的失地农民形成的新产业工人一样,都是在城镇化过程中由于公共政策缺失造成的杯具群体。
发表于 2010-5-20 19:35:58 | 显示全部楼层
补充一点看法:城镇化过程是历史的客观规律,无论是什么社会制度都会有这个阶段,这也是社会进步的标志。因为,随着科技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单位土地产出必然增加,农业劳动率也会增加,这都意味着农业劳动力的比例必然下降,也就是说第一产业的比重要下降,这也是产业结构调整,由农业国像工业国转变的标志。农业机械的使用,也意味着土地必须集中,这是提高生产效率的重要手段之一。事情本身是无可厚非的。但是这种结构调整是系统化工程,总体来说包含:城镇化、农业劳动力转移、农业土地集中化及与之配套的安置政策、经济政策、就业政策等等,是系统工程。这种事情再苏联和美国都有先例,有兴趣的同志们可对比着研究一下。至于目前这种问题,只能说在这方面的政策选择上,更多的选择了GDP和数据,配套的解决方案却忽略了。而我们的国情的实际情况与苏美恰恰相反,最应该注意的正是被忽略的对富余劳动力的转移与安置问题。
发表于 2010-5-20 22:23:41 | 显示全部楼层
失地农民,刚才看新闻时也看到了这个群体,但新闻里说的是北京的失地农民一夜集体暴富,这和文章中所提到的失地农民形成的反差实在令我震撼。& `8 L3 L+ @, s2 ~

$ N- s0 o  K2 Y在我的同学中,也有很大一部分是“征二代”【我喜欢这样叫,他们属于“小富”的部分】,他们现在的情况也很令人担忧:父母本身文化素质就不高,眼光很低,对孩子生活上投入的注意力远大于对孩子学习上的注意力,于是,失去监督的孩子,就养成了贪图享乐、不思进取的习惯。因为遗传,他们的指尖明显为了干重体力活长的又短又粗,但就是这指尖,却在摆弄着高新数码产品,却在挥霍钱财,这景象,同志们又能想到什么呢?
% T. [9 f, B: r, N) r0 t
8 j2 A7 g# ?5 [) T# {自我感觉现在比别人优越,但是,他们的杯具在后面的路上。。
发表于 2010-5-20 22:34:3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5# wsy20072   G/ t- b, X& J2 D. ^! P
& I/ Q# r$ U+ f$ m4 u
% u0 t' {' N$ C+ d! x
    这就是小富即安 没有长远眼光 农民阶级有革命性 也有局限性
7 v  s& n6 }% _, B7 X0 w) m% z$ w我觉得资本主义在思想控制上太成功了 什么事情都做的冠冕堂皇及其漂亮 最后把劳苦大众全忽悠进去了 一个个人主义加自由主义就让大家内斗 他们在上面穷奢极欲 说白了就是大家干活养活他们 就是蚂蟥
发表于 2010-5-21 09:47:59 | 显示全部楼层
从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看,农民起义所带来的结果只能是封建制度的改朝换代,这是农民的思想意识所决定的,即革命的不彻底性。只有当他们失去一切,成为无产者,在工业革命时代,机械化大生产使他们具有更高的组织性和纪律性,加上先进的革命思想,才能使他们成为一名真正的革命者。通过暴力,推翻不平等的社会制度,建立新型的无产阶级专政。也就是说,只有当农民真正成为具有先进性的工人阶级,才能最后改变自己的命运。
发表于 2010-5-21 14:03:3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timshenko
8 C; }; t) H; o/ c
' {# S$ x8 A: X& D8 ~1 U, [! N* m$ k: x( e, E
    现在已经开始宅基地置换城镇房屋了,试点已经开始了,旗号是保护耕地,增加耕地 ...+ f0 t6 A' y, p2 o  M
红色战神 发表于 2010-5-20 16:58

0 x$ ]$ k/ N/ L+ k# ^
/ ]$ a: M8 t8 Z5 i7 L9 B/ ]+ E: z( D- n$ d
    是的,成都和重庆就是城乡一体化的试点城市,现在大量农民转城市户口集中居住,government修建了大量的农民住房,置换农民的宅基地,当地人俗称“农民集中营”——这些农民虽然进城了,但是生活方式仍然是农村化的,government也没有那么多岗位解决进城农民的就业问题,所以一到晚上,农民集中营周围就挤满了占道摆摊卖菜的农民,导致交通拥堵,进而引起附近城市居民的不满。
, q* X  X1 P6 ]3 Y" T' Z2 M) j+ C7 ^1 k7 h# U) u' ^
  实在是连锁反应!
发表于 2010-5-21 14:11:3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认为,农业的根本出路还是集体化,优先考虑就地解决农业人口,其次才是向城市转移。2 G* ?/ z$ R1 D  T. [5 a6 x9 ~8 B

( u, {2 d" W$ s3 z9 D在这一点上,几个坚持走集体化道路的中国乡村已经有比较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了,华西村,南街村,土古洞 ,小刘庄。倒是农业改革的旗帜小岗村真是个扶不起的阿斗。
发表于 2010-5-21 14:30:01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支持李捷同志的工人运动实践!( x" q% @1 s) D* E

& R; j$ i2 R' A反对本本主义从我做起!

本版积分规则

古拉格|手机版|Archiver|苏联主义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Template by Comsenz Inc.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X3.4 Licensed( 京ICP备05048580号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