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ccpIsm.Com:【苏联主义网】 关于本站 联系站长

在华沙条约国联合武装部队联合司令部大厦前,树立着保加利亚、匈牙利、民主德国、波兰、罗马尼亚、苏联、捷克斯洛伐克7个兄弟国家的旗帜。同国旗并列的墙上写着列宁的话:“你们非常光荣,能够拿着武器来捍卫自己的思想,来真正实现各民族的国际主义的团结。

西方国家在1949年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但华沙条约组织却是直到1955年才建立起来。

东欧国家的无产者为什么不赶紧组成联盟去反对资产阶级呢? 这件事似乎很奇怪。但是,我们在设法了解华约组织的目的和编成,了解它内部相互之间的关系及其迟迟未曾建立(这事乍一看确实不好理解)的原委的时候,我们切不可一头钻到理论中去,也不必研究这个庞大的官僚机构错综复杂的工作程序。我们只要研究K.K·罗科索夫斯基元帅的遭遇,那么,我们即使不能了解华约组织的全部,至少也能了解它的实质。 康斯坦丁·康斯坦了诺维奇·罗科索夫斯基1896年生于俄罗斯的古城大卢基,18岁时被征入伍,整个第—次世界大战期间都是在前线度过的, 先是个列兵,后来当上了军士。革命一开始他便投向共产党,参加了红军,在对旧俄军队和波兰军队作战表现突出。他平步青云,战争结束时已经是个团长了。战后,历任旅长、师长、军长等职。

肃反时期,那些在旧俄时代曾与政府、军队、警察、外交界、宗教或文化界有过关系而居然奇迹般地还活到那个时候的人,遭到了拷问,或被枪决。红军的军长罗科索夫斯基便是受害者中的一个,因为他曾在旧俄军队中服役。 他在受审查时遭到了骇人听闻的折磨。他被判死刑,在死囚牢房里关了3个多月。有证词说(包括他本人的自述),他至少经历过两次假枪决:在夜间被带到刑场,站在埋人坑的边缘,他左边和右边的将军们都被枪决了,打在他后脖子上的是一发空包弹。 苏德战争前夕,罗科索夫斯基从监狱中放了出来,被授予坦克兵少将军衔,指挥一个机械化军。但是,他由于曾服役于旧俄军队而受到的指控却并没有撤销,死刑也没有宣布作废。“犯人,你负责指挥这个机械化军,至于你的死刑问题嘛,我们以后再说……。”

战争的第二天,正当其余的苏军部队都在仓皇撤退的时候,罗科索夫斯基的机械化第9军给予正在突破罗夫诺和卢茨克地区的德军坦克以出乎意外的有力打击。在混乱的局势中,罗科索夫斯基镇静地、勇敢地保卫着苏维埃政权,他设法保持住了他那个军的战斗效能,成功地实施几次反击。战争的第二十天,他晋升为第16集团军司令员。这个集闭军在斯摩棱斯克战役和莫斯科会战中战功卓著,特别是在莫斯科,因为那是德军在整个战争过程中第—次遭到的重大失败。斯大林格勒战役期间,罗科索夫斯基指挥顿河方面军,在包围和全歼由 22个师组成的德军最强大的战役军团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库尔斯克战役期间,天气条件使得交战双方处于相持不下的状态,罗科索夫斯基指挥的中央方面军在粉碎希特勒夺取决定性胜利的最后企图中起了主要作用。后来,罗科索夫斯基指挥部队在白俄罗斯战役、东普鲁士战役、东波美拉尼亚战役以及最后的柏林战役中取得了胜利。 星星和勋章纷纷落在罗科索夫斯基的身上,落在他的肩章上、落在他的胸前和脖子上。1944年,他被授子带宝石的元帅星,胸前别上了金星奖章;1945年,他获得了闪耀着不下于一百颗宝石的光芒的胜利勋章和第二枚金星奖章。斯大林让他指挥在红场举行的庆祝胜利的阅兵式,这是最高的荣誉。

这—切与华约组织又有什么关系呢?原来斯大林在战后立即派他所信任的罗科索夫斯基前往华沙,在他原有的苏联元帅的军衔之外又给加上了波兰元帅的头衔。在华沙,罗科索夫斯基的职务是国防部长、部长会议副主席和和波共政治局委员。一位苏联元帅当上了波兰政府的副首脑,请读者考虑一下此事的重要意义吧! 实际上,罗科索夫斯基充当的乃是波兰的军事长官、波兰政府的高级监察员和波共政治局的督导者的角色。作为具有无上权力的波兰的统治者,罗科索夫斯基仍然是斯大林的宠儿,然而却是一个被判处了死刑的宠儿,这个判决直到斯大林在1953年去世以后才撤销。 现在我们且从苏联大元帅约瑟夫·斯大林的角度来看问题吧。他派往华沙的下级是苏联元帅罗科索夫斯基,这个下级毫不含糊地、准确而又迅速地执行他的一切命令。斯大林有什么必要和这个人结成军事联盟呢?斯大林和罗科索夫斯基之间的关系,是以斯大林下达命令和罗科索夫斯基毫不含糊地执行命令这样一个事实为根据的。 罗科索夫斯基不会说波兰语,这件事对他来说没有丝毫的不便。在那光辉的日子里;波兰军队里没有一个将军说波兰语,他们依靠随时都在身旁的翻译。 战争期间,一支新的波兰军队在苏联组成,士兵和下级军官是波兰人,高级军官和将领则是苏联人。这些苏联人转到波兰军队去以后,便具有波苏双重国籍,被授予波兰军衔,但仍保留苏联军籍。下面便是为数甚多的例子中的一个。

费奥多尔·彼特罗维奇·波利宁1906年生于萨拉托夫省,1928年参加红军,成为一名飞行员。战争期间,他是轰炸机第13师师长,后为空军第6集团军司令员。他在苏联空军中是中将军衔,1944年成了波兰的一位将军。他没有学过波兰语,却当上了波兰这个独立自主国家的空军的司令员。 1946年,当他还在波兰担任这个高级职务的时候,他被授予“空军上将”军衔。波利宁同时还是苏联的一位将军。统率着波兰空军的这位军官的授衔命令,是由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苏联大元帅约瑟夫·斯大林签署的。 波利宁继续在波兰呆了一个短暂的时期以后,又佩上了苏联军衔,成为苏联空军的副司令员,这一切,似乎是完全正常的。波利宁在统率波兰空军的年月里,连一句波兰语都没有学会。他何必找这个麻烦呢?他收到的来自莫斯科的命令是用俄文写的,执行了命令以后,他的汇报也是用俄文写的。 还是那句话,既然波利宁只不过是罗科索夫斯基的下级,而罗科索夫斯基又是斯大林的下级,那么斯大林又何必跟波利宁结成军事联盟呢?既然已经有了现成的更可靠和更简单的直接指挥关系,又何必建立什么军事联盟?

斯大林死后,以苏联元帅布尔加宁为首的苏联政府决定与它占领着的各国签订正式的军事协定,大声疾呼地声称,而且现在还是这样说,这是自由国家之间自愿缔结的一个协定。但是只要举出当时签署这个正式文件的一桩具体事例,便足以说明事实的真相了。代表苏联签字的是苏联元帅朱可夫,代表白由、独立、受人民爱戴的社会主义波兰签字的是苏联元帅罗科索夫斯基,协助罗科索夫斯基的是他的副职c.r·波普拉夫斯基。出席签字仪式的苏联元帅布尔加宁利用这个机会授予波普拉夫斯基上将以大将的军衔。读者们当然已经猜到,这位代表波兰签字的波普拉夫斯基也是一个苏军将领,而且是布尔加宁、朱可夫和罗科索夫斯基这几位元帅的下级。他在不到两年前便已经返回苏联,担任了苏军的副总监察长。这便是在华沙发生的奇闻。不管有没有华沙条约,反正都一样。罗种索夫斯基、波普拉夫斯基、波利宁以及其他一些人,都得按苏联的规定。执行莫斯科下达给他们的命令。 然而,波兰的情况还是比较特殊的,至于东欧的其他国家,事情就简单得多了。在捷克,有象路德维希·斯沃博达那样可靠的人,他总是非常迅速而且毫不走样地执行苏联的命令,所以不需要让一位苏联元帅呆在布拉格担任捷克政府部长的职务。在其他东欧国家中,一切也都很顺利。

斯大林时代,所以没有有华沙条约,完全是因为无此需要。一切决定都是在克里姆林宫作出并由克里姆林宫监督执行的。东欧各“主权”国家的国防部长不是从苏联将领中任命,就是靠苏联的军事顾问们“辅佐”。例如在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这种“顾问”中的一个便是苏联元帅托尔布欣。在东德,有朱可夫元帅亲自坐镇,在匈牙利则有苏联元帅科涅夫。每一位顾问手中至少掌握着一个坦克集团军、若干个诸兵种合成集团军和专门的锄奸部队。不听顾问的话是十分危险的。

斯大林死后,在东欧,实际上还是一切照旧。

因此,华约组织是一件展品,它唯一的作用便是掩盖克里姆林宫的专制。它之所以要设立协商委员会,只是为了掩盖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一切决定都是在莫斯科果戈里大街的苏军总部里面作出来的。 我们不妨作这样的设想,比如法国突然回到北约组织中来,这将是什么样的变化?毫无疑问,它将具有几乎是全球性的影响。又比如古巴放弃它那“不结盟”方针,参加了华约组织,这又是什么样的变化呢?毫无变化可言。古巴仍将甘心为虎作伥,就象它今天的所作所为一样。 千百万人都认为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是两个完全相同的集团。这是一种很可笑的见解。

东欧国家装备的是苏联的武器,它们的人员在苏联的军事院校接受苏联方式的训练,它们的军队是归苏联“顾问”控制的。

五十年代的时候,曾决定在莫斯科为华约组织的参谋部建造一座大楼,但却始终没有造起来,因为谁也不需要这座大楼。既然已经有了苏军总参谋部,那就有了既指挥苏军又指挥它的“小兄弟们”所需的一切,其他的东西自然都是不需要的了。

 


Copyright 2004 cccpis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全体对苏联有好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