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列夫斯基(1895.9.30~ 1977.12.5)
|
1939年9月1日,德军入侵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1941年6月,德军向苏联发动了突然袭击。仅三个月就推进到列宁格勒、莫斯科和罗斯托夫一线。形势十分危险。这时,已升任副总参谋长兼作战部长的华西列夫斯基,为稳定战局进行了许多具体的组织计划工作。1942年5月,他被任命为苏军总参谋长。当时,他正在西南方面军协助工作。最高统帅要求他至迟于7月4日返回大本营。刚刚就任总参谋长的华西列夫斯基,根据统帅部的意图,主持总参谋部拟制了一系列重大战役的计划和方案,领导解决了各方面军作战中的许多具体问题。7月23日,他作为大本营的代表来到对战局起决定性作用的斯大林格勒方面军。为解除德军对苏第62集团军合围的威胁,他建议使用坦克第1和第4集团军的剩余兵力,对敌实施反突击。这不仅打破了敌人的围歼计划,而且阻止了敌人一举拿下斯大林格勒的企图。随后,他协调其他战场,解决了一系列重大问题,保证了斯大林格勒会战的胜利,显示了他统率大军的才能。
斯大林格勒会战结束后,华西列夫斯基作为大本营派出的代表,先后协助各方面军领导进行了奥斯特罗戈日斯克——罗索什进攻战役、库尔斯克会战、解放顿巴斯战役、克里木的作战行动和白俄罗斯进攻战役等。白俄罗斯战役是苏联卫国战争中规模最大的进攻战役之一。在战役准备阶段,华西列夫斯基根据斯大林的设想;一方面详尽审阅了被命名为“巴格拉季昂”的作战计划,另一方面帮助大本营完成了各方面军的调动和集中,提出了他认为适合担任新编组各方面军司令的人选,供最高统帅选择。一切准备就绪之后,他又深入各部队检查战役准备情况,实施最直接的战役指挥。这次战役,基本上歼灭了德军中央集团军群,解放了白俄罗斯全境,为以后的战略进攻创造了条件。
1945年4月,华西列夫斯基受最高统帅之命,与总参谋部的人员一起拟制了远东作战计划,并采取极严格的保密和伪装措施,将三个方面军调到中苏边境的三个主要突击方向上。7月,他被任命为远东苏军总司令,指挥对日本关东军作战。8月8日,苏联政府对日宣战。华西列夫斯基指挥150多万苏军发起进攻,进入中国东北等地。仅仅10天,苏军就在三个作战方向上分别挺进了200——800公里,将日军分割成许多孤立的集团。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8月下旬,关东军陆续被解除武装。华西列夫斯基对这次战役的指挥,再次显示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
战后,他先后担任总参谋长、武装力量部部长、国防部第一副部长、国防部总监等职,为苏联武装力量的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1977年逝世。
有诗为证:
贫寒布衣自乡间,神父之家出少年;
不乐神业思农稼,戎马一生违父愿。
欧洲大战起烽火,投笔从戎为报国;
沙俄军中一上尉,转战千里费思索。
辗转寻求千百度,投身红军是我家;
新生祖国危难日,征战南北卫国家。
团长任上整八载,累积经验成良才;
治军严整锋初露,将帅之星苦寒来。
伯乐引来千里驹,军训部里得先机;
总参学府获再造,步入中枢始奠基。
反击计划初就日,苏德战端骤然开;
前线后方御敌策,作战部长总牵怀。
首都告危情势迫,风雪激战莫斯科;
受命驻城撑战局,佐理统帅显才卓。
战局恶化全线急,临危受命总军机;
但凭机敏赴维艰,纵横捭阖赖勉力。
斯城空前大鏖兵,运筹决胜贯始终;
战争转折端在此,当之无愧元帅名。
将计就计设奇局,后发制人策大力;
会战全胜绝前后,库尔斯克飞旌旗。
乘胜反击气势雄,德寇闻风心胆惊;
大军越过顿巴斯,第聂伯河侧耳听。
挥师西指河两岸,纵横驰骋乌克兰;
解放古城敖德萨,最高勋奖电话传。
分割穷敌在孤岛,急要当在勿使逃;
克里米亚收复日,举国上下传捷报。
疗伤病榻亦运筹,只因大战费思谋;
扇形阵势百万军,计借古人好名头。
钢铁洪流军魂铸,移师西线大逐鹿;
驱逐德寇出国门,遣将驱兵智谋足。
转战波罗的海岸,拦截歼敌立陶宛;
解放西北三小国,驱逐德寇全民欢。
亲统大军人敌境,直捣狼穴建奇勋;
胜利勋章颁二度,苏联英雄传美名。
对德胜利凯旋日,对日作战运筹时;
受命独身担大任,远东战事赖以之。
调兵遣将苦思谋,对日作战费运筹;
秘赴远东设大帐,只待东风吹满洲。
三路大军似铁流,势不可当出满洲;
神威倾覆关东军,英雄美名贯九州。